中新網錫林郭勒7月3日電 題:內蒙古天然草原的牧業現代化:不僅是高科技不一定是大工廠
  作者:烏瑤
  “我覺得草原畜牧業現代化就是基礎設施完善、專業機械設備齊全、加強草原生態保護,飼草料供應有保障、使用畜牧獸醫科學技術,保證牲畜品種質量和商品安全、經營模式集約化。”在錫林郭勒草原幹了近三十年畜牧工作的蘇德斯琴說起牧業現代化有點撓頭,“但究竟啥是牧業現代化,我也說不好。但我覺得,現代化不一定就等同於高科技。”
  七月天,走進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家裡,“年景”仍是千年不變的開場白。雨水怎樣,今春接羔如何,草的長勢旺盛與否……隨著飄香的奶茶,牧民們有著不完的絮叨。
  錫林郭勒盟位於中國的正北方、內蒙古中部,因草場類型齊全、動植物種類繁多等成為世界馳名四大草原之一。錫林郭勒盟可利用優質天然草場面積達18萬多平方公里,牛、馬、羊、駝等草食家畜擁有量位居全國地區級首位,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基地。
  現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的牧民家裡,幾乎家家都通了電,現代化的打草設備,飲牲畜使用的水泵,還有不少頂替了馬兒的摩托車,家畜繁殖開展人工授精也不算新鮮玩意了,有的牧民還在微信上發佈賣羊信息。鎮上也開了不少屠宰加工廠,裡面也都是專業化的設備……
  說起當地的畜牧業發展,蘇德斯琴挺自豪:“現在牧民生活越過越好,羊也越來越好。去別的地方,覺得羊肉沒我們草原羊肉香。”
  在草原上,牧民並不會用牧業現代化的定義來衡量自己的生產方式,他們用的是最直接的辦法:看收益,算效率。“牧民沒有義務去為當地發展作貢獻,他們更關註自己生活生平是否提高。”內蒙古農牧科學院總畜牧師金海如是說道。
  金海告訴記者:人們常言的畜牧業現代化包涵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等。在像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這樣的大草原,牧民住的分散,且家家戶戶都從事牧業,目前的生產方式也是以一家一戶經營為主。由此,現階段大規模、高程度集約化卻並不一定能實現。
  對於目前在農區普遍流行的數十萬頭規模的肉羊工廠化管理,金海認為在牧區推行不一定合適。“如果在草原上建大工廠,把羊都放到一起,統一調配牧草、飼料,這顯然不合算嘛,牧民也不願意。建幾萬頭牲畜的大牧場,牧民不答應,當地的生態環境也不一定允許。”
  金海已經與錫林郭勒草原打了十年交道,他告訴記者,目前草原上盛行、並且可行的畜牧生產方式是:“半舍飼半放牧”、“牧民+合作社+企業”。雖然是一家一戶經營,但是可以通過合作來實現規模化。
  而這也正是錫林郭勒盟草原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模式,當地牧民早已自發的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專業合作社。據當地農牧業局統計,目前已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900餘家。
  “不同地區的畜牧業現代化方式各有不同,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更重要的是轉變人心。”金海繼續解釋道,“以錫林郭勒草原為例,畜牧業是當地重要生產方式,尤其是草原畜牧業,但是隨著草場退化等因素,草地畜牧業也失去部分固有優勢。現在,錫盟也要轉變生產方式。草地畜牧業應該如何發展?這也是現在面臨的很大的問題。”
  畜牧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這隻看不見的“手”。霍·巴特爾是當地東烏珠穆沁旗的牧民,既養羊、也賣牧草。“現在的政策好了,可以說是只要想乾,就有政策在等著扶持你。我所理解的項目扶持是你的自己有想法,然後藉著資金、政策優惠幹事,而不是我就拿著項目等錢,給多少錢我就乾多少活,如果那樣,多少錢也沒用。”他如是說道。
  即使生產方式在改變,牧民的觀念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但這並不意味著老傳統就要全部丟掉。“我們這裡好多老牧民家的羊群放牧管理好,羊群抓膘好,賣的價還高,他們的經驗可不能小瞧,都是寶貴財富啊。”蘇德斯琴如是感慨道。
  在內蒙古草原上,不少家庭還養著蒙古馬。錫林郭勒阿巴嘎旗是黑馬之鄉,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當地牧民養馬更多的是把馬當做民族文化延續,而不過分註重經濟效益。
  蘇德斯琴告訴記者,畜牧工作者非常辛苦,牧民一年四季連軸轉,像他們這樣的技術人員一年中有一百多天都在草原上蹲點。(完)  (原標題:內蒙古天然草原的牧業現代化:不一定是大工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h92zhpv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